教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从容说课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从本节课开始,教材又把关注的焦点从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自身,重点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要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球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自转规律,因此,教材第一部分从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三方面,说明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为了简化教材,关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转速度,教材只是简单叙述。如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有规律变化,需借助图示观察分析,教学时需要教师适当补充。
关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教材设计了活动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对不同参照点下地球自转多少角度、用多少时间,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教学时需要制作课件或直观教具,配合教材活动要求,突破教学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对于因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教材设计了"动手演示昼夜更替"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观察,能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昼与夜、昼夜的交替、晨昏线与光线的关系、晨昏线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等基本知识。
关于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一部分内容,因其原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教材只以阅读材料的方式叙述了水平运动物体沿不同方向运动时的偏转情况,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可以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河岸的冲刷、风、大气环流等,通过实例可加深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因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在此可让学生记住结论。
地球自转与时差的教学涉及昼夜、昼夜交替、时差产生和计算等问题,许多内容相互关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讲解地方时差的产生及规律,强调经度与地方时的联系、时区的划分,强调时区和区时、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讲解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归纳出与之配套的解题方法,多加练习巩固。
关于地球的公转,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了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等,并作简要分析;继而展示了黄赤交角示意图,最后重点分析了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