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目标导航] 1.从农业、封建化、汉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重点)2.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难点)
一、背景
1.前提: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状况: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3.趋势: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矛盾:鲜卑贵族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5.主观:冯太后和拓跋宏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二、内容
1.经济方面:均田制
(1)前提: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2)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2.政治方面
(1)三长制
①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
②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③作用: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2)整顿吏治
①原因:吏治混乱,各级官员贪污严重;孝文帝重视对官吏的治理问题。
②措施: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的好坏考核地方官吏。
③意义:吏治得到一定的改善,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迁都洛阳
①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②过程:493年,由平城迁至洛阳;秉公执法,打击以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
③意义: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文明。
(4)改行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