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诗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2、 简略了解杜甫前后时期诗风的变化。
3、 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诗中的古今异义词。
2、 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
三、教学难点:
通过与《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对比,简略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预习指导:
1、 熟读并背诵《登高》。
2、 对照课下注解,梳理全诗文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登高》。大家把书打到39页。
2、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这时候杜甫在与家乡相隔千里的夔州,一个人登上高山,孤单的渡过重阳佳节。我们记得以前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这首诗? 这首诗之王维十七岁时写的。我们想,一个十七岁的,有青春活力的男孩子,在重阳节时都会思恋家乡。何况杜甫此时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了。那我们孤独的老诗人,在这次登高后,他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3、 朗读:
我们先齐读一遍这首诗,要一边读,一边体会诗人的情感......
大家读的不错,但是感情不到位。我们请一位感情比较丰富,声音比较沧桑的同学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