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简案
----- 徐志摩的"中国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字词来体会文章情感。
2、让学生了解诗歌怎么写的,感受徐志摩的中国风,明白此诗为什么深受喜爱,并能够试着分析欣赏其他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借鉴,感受诗歌蕴含的浓浓中国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本课主题
通过周杰伦的歌引出"中国风"一词,然后问学生喜不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诗如果能引起人共鸣,被人们奉为经典传唱不衰,说明它一定蕴藏着些文化密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文化心理认同。
二、品读诗句,寻找文化密码
1、整体感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和康桥告别的?
明确:
文学"母题"-离别,既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落入俗套,要写好不容易。
选取意象----立象尽意,选取了康河边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岸边金柳、河中水草、荫下清潭,通过表达对他们的热爱,来寄托自己对康桥的恋恋不舍之情。
2、荡漾是什么意思?金柳,换成松树行不行,换成牡丹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
字词间的搭配要符合汉语的联想机制。
3、甘心,什么意思?甘心做水草符不符合人的理性逻辑?
明确:
性命之珍贵与水草之低贱形成鲜明反差,显然不合理性逻辑,但是符合感情逻辑,因为水草不能离开康河,而作者却不得不离开,所以羡慕水草。由此可见,不合常理但合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