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毒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五章 病毒 课 时 一课时 执教教师 林烯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病毒的发现过程,识别病毒的种类。
(2)能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3)了解病毒对人类或者其他生物有利也有害。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导入新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学生用思维导图形式小结,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老师收集有关病毒的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课前朗读全文,作为预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知识和能力大比拼(教学措施:学生完成预习,每组派一名学生起来回答预习情况,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讲解板块知识点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回答问题)
板块一、病毒的发现和种类
病毒由俄国科学家 发现,比细菌 ,需要用 才能观察到。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_病毒、_____病毒和____ 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 。
提出问题1:病毒是谁发现的?什么是动物病毒?什么是植物病毒?什么是噬菌体?请举列子。
板块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病毒的结构 ,由 外壳和 组成。病毒不能 生活
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靠自己的 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方式。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体。
提出问题2:病毒是生物吗?为什么?
提出问题3:病毒是怎么样生活和繁殖的?病毒离开活细胞是否意味着死亡呢?
板块三、病毒的示意图
下列是病毒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的名称是 ,属于 病毒。
(2)图 B的名称是 ,属于 病毒。
(3)图C的名称是 ,属于 病毒
(4)图中的1表示 ,2表示病毒的 。
提出问题3:根据图A、B、C,你能总结出病毒有什么的形状吗?
提出问题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与病毒结构有什么的区别?
板块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种类 ,分布 ,又是 生活,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来
极大的危害。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疾病,一方面______病毒为人类造福。
提出问题4: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害还是有利?
正方观点:有害 ,请举出例子
反方观点:有利 ,请举出例子
【设计意图】 根据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培养语言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突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环节二、思想大碰撞 (教学措施:ppt展示,学生小组交流谈论,并且针对问题自由发言)
1、有一次,一个同学拿来一份患有鸡瘟的鸡血液,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老师说不行,是老师嫌麻烦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研究工具)
2、小明家里所养的鸡全部因为禽流感而死亡,一家人围绕如何处理这些死鸡展开了讨论,并产生了分歧。奶奶说:"将死鸡洗干净后,留着吃。"爸爸说:"将死鸡腌制了吃。"妈妈说:"将死鸡切碎后,作饲料用。"小明则坚持要将死鸡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你赞同谁的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的传播和思考病毒的寄生在活的生物体)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学措施:用你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思维导图小结,或用拟人的方法表述病毒的特征)
大小 观察工具
种类 生活方式
病毒
结构 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总结知识,加强学生归纳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环节四、当堂检测 时间:5分钟 (教学措施:每小组抽一名学生上黑板完成答案,其余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核对答案,交叉批改,统计正确率,每题1分)
1.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 )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望远镜 D.高倍光学显微镜
2.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
C.病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D.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动物病毒也叫噬菌体
4.(双选题)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
B.病毒生命力强,离开活细胞全部都有生命活动。
C.有些病毒经过人工处理成减毒病毒,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D.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5.(双选题)下列不属于动物病毒的是( )
A. 流感病的病毒 B. 烟草花叶病的病毒
C. 艾滋病的病毒 D.大肠杆菌噬菌体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