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
学习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难点)
2、考察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理解"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时作文
一、导入:
还记得海明威笔下那位"戴钢丝边眼镜,衣服上尽是尘土"的桥边老人吗?他为什么坐在桥边呢?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二战后德国一座新桥边的一幕吧!
二、读课文,谈收获或质疑:你读到了什么或有什么疑难问题吗?(也许很多同学读不懂)
引导:
1、为什么坐在桥边?他的腿怎么啦?你猜猜小说创作背景。
2、请说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3、表现哪方面的主题?(爱情)这段爱情故事的结局可能如何发展?
4、知人论世,谁了解一些有关作者伯尔的事?
补充:伯尔是一位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读小学时候,希特勒纳粹势力迅速崛起,进入中学,他坚决地拒绝参加法西斯的青年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正在读大学的伯尔被法西斯军队绑上战车,先后开赴法国、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作战。(《流浪人,你若来斯巴......》)在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他被盟军俘虏,在美军战俘营里待了一段时间,后被遣返回乡。六年战争生活的种种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成为他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伯尔的创作题材有所变化,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不顺从文学、废墟文学)
三、主题探究
1、文章描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活吗?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消散了吗?战后的德国怎么样?人们的生活如何?请找出有关细节仔细品读。
2、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白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