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共两课时)第1页

课 题 132渔夫的故事 课 时 两课时 主 备  罗改珍 学 习

目 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笑逐颜开、披头散发、倒霉、恩将仇报、起誓、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学 习

重 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学 习

难 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学 情

分 析

课前预习任务:

1、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标注自然段。

2、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嫉恨王后不忠于自己而将她杀死。此后每天娶一个少女,第二天早上就杀掉,这引起老百姓的恐惧。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千千万万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国王。她每夜都给国王讲故事,这引起了国王的兴趣,而她也免遭杀害。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化了国王,愿意和她白头到老。而这位聪明的姑娘所讲的一千零一个故事,也被串连成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等都出自这本书。今天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渔夫的故事》。(板书)

  2. 从图入手,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发生在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它一定会吸引你的。

二、 预习展示与交流

1、 我会读: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师强调"矩,捞、誓、霉"的读音。

本课多音字:撒 塞,

  4、完成两导两练P120自读点拨第一题。同桌互判,集体订正。

5、理解下列词意思(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利用老师以前总结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提出疑难集体交流)。

规矩 耸立 违背 恩将仇报 笑逐颜开

三、再读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正字。

 2、展示朗读: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设问导读,整体感知

1、读文完成练习

小组讨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完成p121页4题。

小组汇报交流

2、按"总--分--总"的结构,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段意。

3.汇报反馈。

五、当堂巩固:完成《两导两练》p120页2、3题

六、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 直接导入

二、 精读感悟

深入探究(一),感知人物形象

  1. 提出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渔夫和魔鬼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拿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反馈。

  3. 感受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愚蠢。

  (1)从课文5、6、7自然段中,可以看出魔鬼是十分狡猾的。开始,它以为是所罗门放了它,所以就赶紧说好话。可是,一听说所罗门已经死了,面前是个弱小的渔夫,马上凶相毕露,恢复了本性,要杀了渔夫。

  在学生谈了自己看法后,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一步体会魔鬼的虚伪、狡猾。

  (2)从课文第11自然段中,魔鬼对为什么要杀渔夫的解释中体会魔鬼的残忍、凶恶和狡猾。设想假如渔夫是在400年前救了它,会真的有好结果吗?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白,魔鬼只不过为自己杀害渔夫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从中更可看出其虚伪的本质。

  (3)课文第24自然段,魔鬼知道自己上当了后,说自己是同渔夫开玩笑的。说说魔鬼的话可信吗?从中看出了其虚伪、狡猾的本质。

   4. 感受渔夫的从容、镇定和聪明。

  (1)第16自然段: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这是渔夫的心理活动,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制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

  (2)"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渔夫的激将法用得十分巧妙,让魔鬼中了圈套,多么有智慧。

  (3)课文第25自然段,当渔夫收服魔鬼,没有被魔鬼的谎话所迷惑,坚决地把它投进大海。这说明了什么?

渔夫很有智慧,坚决不为所动,令人佩服。

  总结: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探究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

  1. 同桌二人分别扮演渔夫和魔鬼,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中,感受你所扮演的是个怎样的人?

  2. 交流思考的问题。

  (1)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对魔鬼的看法。魔鬼无恶不作、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又是狡猾的(编理由)、说谎成性(开玩笑、求饶)、卑鄙无耻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恩将仇报)的,愚蠢上当。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2)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渔夫机智勇敢,充满智慧。

五、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看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 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把海边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复述文章内容)

  2. 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渔夫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他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七、作业

  1.完成两道两练p121页,达标检测。

  2.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1.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2. 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的兴趣。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鬼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故事揭示的

(一)赏桂林的水

1.自读第二段,思考:漓江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并在课本上画出体现其特点的句子。

大海: 西湖:

漓江(三个字):

2、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教师点拨: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着仿写。

三、看桂林的山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2、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四、品诗情画意

1.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2.引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真是( )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意思?这幅画指的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小贴士】: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五、课堂小结: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六、根据板书,指导背诵

七、延伸阅读

游客感怀: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