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挫折同行》教学设计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挫折同行》教学设计第1页

八年级政治 《与挫折同行》教学设计 教科版 作 者 郝庄中学 王文燕 课时1 学

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直面的心理准备,面对挫折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和坚强的意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承受挫折、分析挫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知道面对

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辩证的观点认

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重点

难 点 1、 在生活中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2、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教具手段 多媒体、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探 究 过 程    教学流程

   谢谢同学们的问候,我也把我的祝福送给同学们,祝愿同学们万事如意,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天天有个好心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学真的能够如我所愿吗?(不能)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需要有时不能得到满足,目标理想不能实现,正如古人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环节一:探究挫折(2)(3)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6页,回答什么是挫折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表达。

环节二: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或者你身边的人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学生回答)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挫折难以完全避免?)

总结:普通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

名人会遇到挫折吗?请同学们举例。

小结: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成功者)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那样的挫折。

进阶探究:国家和社会集体会遇到挫折吗?学生举例:

总结: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

环节三;剖析原因

那么是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呢?

造成这些这些挫折的因素各不相同,结合上面材料指名学生说一说,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

另外对待挫折的态度,看法以及乃挫折的能力等,也是影响挫折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10)

环节四:那么对待挫折一般的人有几种态度呢?

请看《三只青蛙的故事》(投影)回答问题

1三只青蛙对待挫折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2三只青蛙的结果是什么?

3通过三只青蛙的事例,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悲观失意、自暴自弃向挫折屈服

半途而废

不悲观、不叹息,勇敢地面对和战胜挫折

接受挫折,慢慢调节

有拼搏竞争!活得积极、乐观、健康

师:面对挫折,一般的人有几种态度和看法呢?(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投影15)

面对挫折一种是屈服,悲观失意,自暴自弃;

另一种是半途而废,虽然也努力,但没有坚持,意志不坚强,所以不会走向成功;

第三种坦然面对,接受现实,依靠坚强的毅力战胜挫折,勇敢向挫折进行挑战,最后走向成功。

师:由此可以看出,挫折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的人来讲,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会使人自暴自弃,失去理智,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它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人具有积极作用。能增长人的知识才干,使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炼人的坚强意志,促进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对待挫折,消极的态度产生消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要敢于直面挫折,勇于追求,把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课堂小结: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避免。

3、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什么?(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4、对待挫折的态度及结果分别是什么?

四、课堂检练1、下列挫折的产生属于自然因素(   )  社会因素(    )

A.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B. 林则徐禁烟受到反动势力的反对。

C. 岳飞精忠报国遭到奸臣的迫害。

D. 无情的水灾毁掉了家园。

E. 哥白尼的"日心说"得不到认可。

F. 风雪严寒给我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4. 孙中山曾经说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民间谚语讲:"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

A.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占多数

B.造成挫折的原因是自然因素

C.挫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D.人生不可避免要遇到挫折

5.下列关于挫折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人具有积极作用,挫折孕育着成功

B.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

C. 挫折会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得生活道路曲折,所以挫折只有消极作用

D.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个人会面临各种挫折,国家、社会也会遇到各种挫折

课后反思:本节课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同学都能当堂了解掌握基本知识,有个别学生对挫折的态度及结果理解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