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设计第1页

  说"木叶"

  林庚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林庚提出的问题。

  2、探讨"木"的艺术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文学语言含蓄美的精妙,获得鉴赏文学语言的启发。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鉴赏。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2.采用感知、品读鉴赏、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3.点拨法。在关键处,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为学生的思考导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到大家这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有个问题想问:眼睛还有哪些别称?(学生自由发言。),一个简单概念为什么有这么多称呼?(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明白不同概念有不同意味。)

  (二)文本阅读

  1、诗人林庚也和我们有相同的发现,齐读题目:《说"木叶"》,"木叶"其实就是(树叶),他发现了什么呢?大家诵读1-3段,找出每段的关键信息,简洁概括。(学生自由发言,每段找一个学生概括,最后大家总结。)

  提示: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古诗歌中常用"树""叶"的概念,但很少用"树叶"的概念,到"木叶"就不肯轻易把他放过了,甚至创造出"落木"这个概念。"木"字大有来历。

  2、"木"的独特性在哪里?诵读4-6段,提炼要点回答。

  (读后小组交流,展示,课件展示要点,生齐读。)

  提示:

  (1)、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

  (2)、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3)、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此处要求学生回答每一要点的时候,都找到原文的林庚论述的依据。 好的,让我们在文中找一找含有木叶、落木的诗句再读一读。(引导学生从文本开头找。找到一句读一句,抢读。)

  3、这是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也是古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

  (2)玉人蝉鬓轻,无言空伫立。

  师引领学生赏析。

  为什么诗人们钟爱用暗示性的语言?

  提示:使诗歌具有含蓄美,意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运用所学,结合学过的诗歌或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鉴赏。

(把自己的鉴赏写成一段话。)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