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
重点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必修2散文单元第二篇,它是现代散文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适时对作者情况和背景进行介绍,并提示学生诵读,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课文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篇,更要认真领会,循此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并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朗读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就像朗读者自己在抒发感情一样。一些优美的语句、精警的段落,最好能熟读成诵。朗读尽量读出作品的"原味"来,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春》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也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各类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法设计 散文教学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1. 移情法。列举描写秋天的古典诗句,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将学生引入一个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2. 诵读法。"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在散文的教学中则尤为突出。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感情之浓厚,意味之隽永,文辞之优美。
3. 设疑讨论法。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疑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究。 媒体 在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用演示课件对板书形成补充,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增强感性认识,扩大教学内容。 教时 3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教师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