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情节、环境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味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妙处。
3、理解贝尔曼形象。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学习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法
学习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读小说,梳理其情节,对人物形成初步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转弯抹角( ) 矮墩墩( ) 砖砌( ) 昵称( )
蹑手蹑脚( ) 苔藓( ) 扶弱济困( ) 唠叨( )
绷着( ) 窗槛( ) 瞥着( ) 茎上( )
怒号( ) 冥冥中( )
2、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1862-1910), 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欧·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 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 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 ",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美国)(作品: 、《警察与赞美诗》)
莫泊桑 (法国)(作品: 、《羊脂球》)
契诃夫(俄国)(作品: 、《小公务员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