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教学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教学案第1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播放FLASH动画片段:"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

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1页和52页、5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52页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教材53页活动题2、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 ,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

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