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案第1页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2.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3.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内容和意义.4.知道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以及原子核的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5.领会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实验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1.汤姆孙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有人形象地把汤姆孙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如图1.

图1

2.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由α粒子源、金箔、放大镜、荧光屏等几部分组成,实验时从α粒子源到荧光屏这段路程应处于真空中.

(2)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1.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