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1)第1页

第19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

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发展后果迥异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