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教案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 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① 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

② 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③ 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数"、"直","发""兵""胜"。

④ 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⑤ 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

过程与方法:

3、 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4、 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仁政"思想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可以概括先秦那位先哲的思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孟子,仁政民本思想。

三字经当中有这样几句:《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说的是怎样的仁义。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汲(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着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另为《论语》《大学》《中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三、熟读课文

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