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入门须知]
[作者档案]
姓名 弗兰兹·卡夫卡 简历
1883年出生于捷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管教严厉,"专横有如暴君",母亲气质抑郁、多愁善感,对卡夫卡孤僻忧郁、内向悲观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卡夫卡自幼酷爱文学。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德国文学,不久迫于父亲之命改修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在同学马克斯·布洛德的鼓舞和支持下,开始文学创作。写成了他后来发表的首篇短篇小说《一场战斗纪实》。在法院实习一年,1908年到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任职。1912年写出短篇小说《判决》,从此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1921年卡夫卡肺结核复发,咳血。1922年6月辞职。养病期间继续创作。1924年6月3日因肺病辞世。卡夫卡一生性格孤独忧郁,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三次解除婚约,终生未娶。 作品 《判决》《火夫》《变形记》《在流放地》《观察》《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与祈祷者的对话》《与醉汉的对话》《巨响》《骑桶者》《失踪者》《美国》《审判》《城堡》。 评价 奥地利小说家,与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背景扫描]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孤独和恐惧,成了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却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体现了当时欧洲"现代人的困惑"。他的作品曾经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1、2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和其他短篇小说一样,《骑桶者》也是作者随兴所至的产物,反映了他某一时刻的感触和心境。
[常识积累]
1.卡夫卡名言
(1)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2)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