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材分析
斯大林模式形成后,使苏联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该体制也有很大的弊端,二战后体制更加僵化,改革势在必行。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观上都希望突破"斯大林模式",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他们对"斯大林模式"均缺乏科学认识,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的改革成效不大,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在教学时,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弄清这些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改革的内容;
2、 认识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戈尔巴乔改革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
2、学习改革具体内容时,引导学生探讨该改革的弊端,进而得出启示、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22年的冬天,他出生了!他的诞生是伟大的,是有个性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