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案4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案4第1页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案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而本节课主要学习教材的热力环流部分,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本条标准:

(1)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学习热力环流,是为理解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打基础;

(3)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需要借用一些示意图。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知识。教材在处理三个框题时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冷热状况,而大气的冷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教材在介绍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又从整体到局部,选择了与人类比较密切的大气的水平运动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三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因果关系的推导和联想,发展学生的理解记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

  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讲解两个内容:1、热力环流可通过实验演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同时要结合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太阳辐射在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学习思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正确顺序。3、在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如热岛效应、海陆风的介绍,对于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

  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部分内容为一个课时。

三、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本人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节时会通过图示的分析和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动态演变过程的方法,学会用规范、专业的地理术语来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

四、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等。本人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卫家园的意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能够说明热力环流的原理;

3、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增强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