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第1页

教学设计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思想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民主义思想,如果简单呈现,将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将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与三民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时代背景、人物的言论、行为和人物思想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初步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空洞抽象的思想变得形象易懂,贴近自己。按照这一设计思路,在课前分组上,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成五个板块组织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的活动:孙中山的活动和社会环境,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个组成部分,孙中山思想的新变化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有侧重地进行史料研究活动,又使其有机会尽可能全面地获得孙中山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一般知识,为本课的总体学习提供条件。在课堂上,学生展现史料,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究,既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教学内容分析

  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变化,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巨变。而三民主义则是这次巨变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思想史上意义重大。本课通过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间段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实践、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三民主义这一重大思想成果进行比较全面深刻地分析和把握,也深化了他们对20世纪初中国革命思想演变历程的认识,甚至有利于体会中国整个20世纪的思想追求。

  本课的重点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难点则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了解它们实践的概况。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分析它们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尤其是它们对民主革命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探讨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3.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搜集整理文字资料、图片材料和视频资料,比较完整地再现孙中山不同时期的重要活动和言论、著述,将其行、言、思有机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发展脉络,体验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坚持整体史观,从中国近代社会嬗变和民主革命发展历程的宏观视角,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