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三)学法指导
(1)调查法:分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没有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完成300年),另一方面又面临全球的信息化浪潮,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对比法:通过查询资料,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分析单纯追求GDP的危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知识点拨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是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1)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人们片面地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长,忽视了人与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就没有意义,也无从说起。所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系。我们强调全面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中心,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在以上的"五个统筹"中,学生应重点理解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目前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不平等,形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