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针对性学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
【高效课堂】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针对性学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第1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

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落实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①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

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背景

②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③教育学术:出现了 ,平

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

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

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1)背景

私人讲学

想解放

2.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①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要做

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政治: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

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主张

有教无类

(2)孟子和荀子

①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

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实行" ",进一步提

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

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

"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的著名论断;提出"人之性

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②主张

仁政

③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学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孟子和荀子

又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

(1)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文化改造成

以"仁"和"礼"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

和文化教育的思想体系,创立了儒学。

(2)孟子在孔子思想主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