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历史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必修二)
2011历史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必修二)第1页

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手工业的发展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商业的发展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导航】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主要部门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其中,古代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鼎盛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代中国已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之大潮。【知识网络】参见"步步高"P74页。

【考点概要】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业的起源:①原始农业:从___经济向___经济发展而来。②地域特色:北方以___生产为主,南方以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③产业结构:以_______为主,以______为辅,有"五谷"、"六畜"之称,生肖纪年即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①早期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____→石器锄耕。==>生产模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_____。==>生产模式:开始形成于_____时期,个体农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3)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石器、骨器--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壁、犁耕法、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②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儿井、治理黄河。

(4)经济重心南移: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江浙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___后瓦解。②实质:______________。③瓦解原因:A.根本原因:___的发展,私田增多。B.战争使劳动力减少。C.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代表:秦国_____,"废井田,开阡陌"。④瓦解影响:______产生。

(3)封建社会:

①以封建土地___制为主:A.形式: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______占主导地位。B.土地兼并:a.概况:进入汉代后,成为地主_____的主要途径;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两极分化严重;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b.危害: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c.统治者对策:常采取"____"、"____"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____经济,以确保政府收入和社会稳定;典型:均田制。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

A.三国:屯田制,军屯、民屯;保证军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B.北魏至中唐:____。a.内容:按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