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波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
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
【教学难点】
1.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的确定。
2.各质点间带动作用,即如何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
(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力量(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多媒体课件与视频、讨论探究。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视频(绳波、弹簧波、水波、彩带舞等四种波动情景),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 这些运动是什么运动?
(2)这些运动与我们学习过的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新课教学
师:刚才看到的几种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物理学上称这样的运动为机械波。
一、机械波
投影出示问题1: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与过去我们学过的各种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