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天华中学 朱海敏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识别各种病毒,并能够说出病毒的特点和结构组成,明确病毒是生物. 2、能力目标:
①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病毒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巩固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③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关系,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三、重点和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的生活.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1、《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具学具的准备:
抗击"非典"的场景图、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1、大家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给我们国家带来灾难的非典吗?你对非典了解多少呢?
2、2009年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你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回答,引入课题。 问题: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 二、探究活动
1、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从你的课前调查中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并将大家感兴趣的资料挑选出来,以便在全班交流。
(2)教师适当补充,并播放视频资料。 (3)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
① 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视频,如腮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稻矮小病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基本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 ② 引导学生概况出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小组交流、汇报。
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二:
2、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1)提出问题:结合图片认识病毒。 (2)学生猜想,并汇报交流。
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认识病毒的两面性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