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2.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 学案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2.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 学案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标分解】

1.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结合具体区域图,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

3.以此案例分析方法为模式,学会分析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等)的成因。

4.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对策和措施。

【知识网络】

【核心突破】

核心要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归纳总结】

1.认识荒漠化

2.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非沙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如科尔沁沙地。

(2)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亚热带湿润区域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3)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