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从景物描写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设计
本文意蕴深沉,秋味十足。本课教学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沉浸其中,领略字里行间那浓浓的秋味,因而"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手法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希望通过学习文本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领有更直观地认识。
学情分析
作者通过对普通的花草和普通景象的信手勾勒,传达出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正如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是作者的闲情漫话。"一语天然万古新","清水出芙蓉,闲笔出真情"。如此写作,看似平淡,实则秋味更足,意境更深。但是高一学生的阅历,情感体验都与作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这篇课文的处理选择从景入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情选景,在景物的细致描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5教学过程
一、由学生列举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佳句,归纳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旨: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秋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