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纲要
一、 课文资料链接
1、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现在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但学理性相对稍弱。
2、信是纯朴情怀的伤感的流亡。
信是自我扮演的陌生人的一次陌生的外化旅行。
信是一次遥远而飘逸的触动。
信是焦虑时钟的一根指针。
信是锚地不明的孤独航行。
信是心灵创伤的一次快意复制。
信是两次节日之间的漫长等待,信是悦耳哨声中换气般的休止,信是理智的一次象征性晕眩。
信是陈词滥调的一种永恒款式。
信是隐语者的游戏棒。
信是沟壑对深渊的一次向望。
......
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谈美》等。
二、 学习目标
1、 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明确作者的主张。
2、 品味本文的妙语佳句,咬文嚼字,提高品味鉴赏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 课文研讨
人之所以有别于物而存在于世界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有着无比丰富的感情世界,人在表达自身感情的过程中发而为言便是"声",落而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