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过程和方法: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
动的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画、地球仪
四、 课型与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
(师)对,这是大气的运动产生的。究竟全球的大气是怎样的运动的呢?我们本节课一起来学习学习。
【组织复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热力环流。 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
【小结】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使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冷却空气下沉,使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差,从而形成单圈环流。
单圈环流是在假设情景1:①地球表面均匀②不考虑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样的热力环流能维持很久吗?
假设情景2:①地球表面均匀②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高空状态下的风将向右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
【提问】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
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讲解】(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