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章节)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本节课题 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和结构 课标要求 (1)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及其在化工上的应用,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
(2)了解烷烃的性质、通式、命名规律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甲烷的结构式,理解甲烷的空间结构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学习,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渗透科学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甲烷的初步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联系初中化学内容,做好初高中相似内容的衔接。
一是区分好甲烷在必修2和选修5两个模块教学要求的差异,不要将甲烷的教学拓展到选修5模块内容;
二是烷烃的教学只要求初步知识,不要延伸到化学性质等层面。 学情分析 充分利用身边素材,让学生自己制作甲烷的分子模型(如木棍、小球、橡皮泥等),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把握教学内容深浅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提炼的课题 烃的概念,甲烷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实验、PPT、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景】"瓦斯"引起的煤矿爆炸事故
在过去的两年中,全国接连发生多起特别重大煤矿安全事故。2004年10月20日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48人;11月28日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66人;2005年春节刚过,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海州立井瓦斯爆炸,死亡214人,成为新中国近50年来最大的煤矿事故!
【提问】"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何能引起爆炸?
【复习】甲烷的燃烧反应,指出书写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用箭头而不用等号。(说明:有机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因此,有关有机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等号而用箭号表示。)
【回忆】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
【设疑】甲烷分子是平面结构还是立体结构?
【学生实践】用球棍模型组装甲烷的分子模型。
【讲解】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角上。(把甲烷的球棍模型放入用透明胶片制成的正四面体中,方便学生理解五个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
【讲解】甲烷的物理性质
【提问】如何鉴别甲烷、一氧化碳、氢气这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演示实验】点燃从储气罐中导出的甲烷,并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转折】除了与氧气反应,甲烷还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
1、将储气罐中的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紫色溶液是否褪色;
2、将储气罐中的甲烷通入溴水,观察橙黄色溶液是否褪色;
3、用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80mL氯气,从储气罐中小心通入20mL甲烷,用220V 250W的高压汞灯芯在离试管10~15cm处照射几分钟。(此实验按照旧课本的方法,可以通过量筒内液面的上升形象地感知气体的减少。)可将反应后的现象与未用高压汞灯照射的等量气体的现象进行比较。
【分析实验现象】
1、甲烷不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2、甲烷不与溴发生反应;
3、量筒内液面上升--气体体积减小了;
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氯气反应了;
量筒壁出现油状液滴--生成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结合动画分析氯气与甲烷的反应机理,提出取代反应的概念(注意指出每取代甲烷分子上的一个氯原子,就要消耗一个氯气分子)。
【小结】甲烷的化学性质,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个性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