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相关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左传》的相关知识。
2、理解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强文言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
3、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
4、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5、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6、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篇幅较短,但其中有不少的对话,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讨论探究,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联系现代汉语,在演变与沿革中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内引导,课外拓展的方法学习课文。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3、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4、将课文的学习与写作实践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而且与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等都有密切关系。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道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新课
导入:(目的:既增强学生的文学积累,也引出以少胜多的战例,引出课文)
多媒体出示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生悲歌,项羽拥兵40万之众,却被仅有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原因是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点拨:项羽的残暴和不善用人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