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班级 高二 科目 化学 上课时间 执教者 高二备课组 课题 第3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温度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2.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与科学素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已知反应:mA(g)+nB(g)pC(g) m+n
(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升高,平衡移动方向是向逆反应方向。
(2)图②表示的温度变化是降低,平衡移动方向是向正反应方向。
(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归纳总结
1.温度对v放、v吸的影响规律
升温,v放、v吸均增大,但v吸增大程度大;降温,v放、v吸均减小,但v吸减小程度大。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1.利用下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接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深 H2O2分解放热,使B瓶的温度升高,2NO2(g)N2O4(g)平衡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
解析 由本小题给出的能量变化图像可知,双氧水的分解和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由此可知(c)装置中右边烧杯的温度应高于左边烧杯的温度,温度升高,使平衡2NO2(g)N2O4(g)向左移动,所以B瓶中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
2.对于①N2(g)+3H2(g)2NH3(g) ΔH<0
②2NH3(g)N2(g)+3H2(g) ΔH>0
其中v-t图像为
(1)反应①
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
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
(2)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
解析 t1时刻反应速率增大,说明是升温或增大压强,而t2时刻反应速率又减小,说明是降温或减小压强。
二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加入催化剂可以大大地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由于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2.对于N2+3H22NH3反应,NH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其中m表示使用催化剂情况,n表示未使用催化剂情况。
归纳总结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3.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
答案 A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下进行反应,温度升高,所以绝热平衡时转化率低于恒温平衡时转化率,即a>b。
4.如图所示,表示反应N2(g)+3H2(g)2NH3(g) ΔH<0,在某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
(1)氨的质量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2)t1、t3、t4改变的条件分别是
t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减小压强
解析 (1)平衡移动时,都是向左移动,所以最初时的NH3的质量分数最高。
(2)t1时,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3时,v正=v逆,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4时,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三 勒夏特列原理
1.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3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当改变下列条件后,请填写下列内容:
(1)若增大N2的浓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达新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减小。但平衡时的浓度大于原平衡时的浓度。
(2)若升高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左移动;达新平衡时的温度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降低。但平衡时的温度高于原平衡时的温度。
(3)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达新平衡时的压强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减小。但平衡时的压强大于原平衡时的压强。
2.根据以上分析,得知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该结论就是勒夏特列原理。
归纳总结
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范围
化学反应平衡等所有的动态平衡。
2.对"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
(1)定性角度:用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定量角度:"减弱"不等于"消除",更不是"扭转"。
5.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 )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
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 C
解析 A中考查溶解平衡CO2(g)CO2(aq),压强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形成大量气体逸出;B中考查温度、浓度、酸碱性对NH3+H2ONH3·H2ONH+OH-平衡移动的影响;D中考查温度对2NO2N2O4的影响;C中颜色加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体积减小,c(I2)浓度增大,由于是等体反应,不涉及平衡的移动,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6.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 D
解析 由X(g)+Y(g)2Z(g) ΔH<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即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1.反应2A(g)2B(g)+E(g) Δ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 B.降温 C.减小E的浓度 D.加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加压,使v正增大,平衡向左移,A的浓度增大,A错误;降温,v正减小,平衡向左移,c(A)增大,B正确;减小E的浓度,平衡向右移,c(A)减小,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增大,平衡不移动,c(A)不变,D错误。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s\up7(催化剂(催化剂)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 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一般来说,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可逆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但其本身的转化率反而降低,故C项错误;A项,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故增加压强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能使该平衡发生移动,因而无法提高CO的转化率;B项,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CO的转化率;D项,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
3.某温度下,对可逆反应:2X(g)+Y(g)Z(g)+W(s) ΔH>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压强不变,充入与反应体系不反应的N2,Z的物质的量减少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答案 C
解析 加少量固体W,逆反应速率不变,A项不正确;升温,v正和v逆都增大,B项不正确;压强不变,充入不反应气体N2,容器体积变大,平衡向左移动,Z的物质的量减少,C项正确;平衡后加入X,平衡右移,但ΔH表示2 mol X(g)和1 mol Y(g)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故ΔH不变,D项不正确。
4.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在一定条件下,Ni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
Ni(s)+4CO(g)323~353 K453~473 KNi(CO)4(g) ΔH<0,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 K和470 K,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
A.纯Ni(s)和Ni(CO)4(g)
B.纯Ni(s)和CO(g)
C.不纯Ni(s)和CO(g)
D.不纯Ni(s)和Ni(CO)4(g)
答案 B
解析 温度升高,平衡左移,生成Ni和CO,由于右端温度稳定在470 K,所以右端主要物质是纯Ni(s)和CO(g)。
5.在体积为1 L的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 mol·L-1、c(B)=0.200 mol·L-1及c(C)=0 mol·L-1。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________;
实验③:v(C)=________。
答案 (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 0.060 mol·L-1
(3)>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 mol·L-1·min-1 0.009 mol·L-1·min-1
解析 (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了(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故改变条件只能是升高温度。
(2)②中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0.040 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转化了0.080 mol,所以B的转化率为×100%=40.0%;同样在③中A转化了0.060 mol,则生成C为0.060 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 c(C)=0.060 mol·L-1。
(3)ΔH>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
(4)从图上读数,反应进行到4.0 min时,实验②中A的浓度为0.072 mol·L-1,则Δc(A)=0.100 mol·L-1-0.072 mol·L-1=0.028 mol·L-1,v(A)=Δc(A)/Δt==0.007 mol·L-1·min-1,所以vB=2vA=0.014 mol·L-1·min-1;反应进行到4.0 min实验③中A的浓度为0.064 mol·L-1,Δc′(A)=0.100 mol·L-1-0.064 mol·L-1=0.036 mol·L-1,v′(A)=Δc′(A)/Δt==0.009 mol·L-1·min-1,所以v(C)=v(A)=0.009 mol·L-1·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