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6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6第1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

【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

理解 实践的特点。

运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列举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迷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理论性、概括性较强,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故事、漫画等具体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践及其特点

1、 实践

  活动一: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的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主问牧童为什么发笑,牧童答到: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象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为什么戴嵩的画会招致小牧童的嘲笑?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戴嵩的《斗牛图》出现了不符合实际的差错。戴嵩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因为他没有深入观察牛的习性的实践。中国古语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实践出真知,人的认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

  (过渡)对于实践活动,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们看看费尔巴哈和黑格尔认为实践活动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探究讨论分析,教师总结(费尔巴哈认为真正的实践应该是一种理论活动。理论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实践,人类就没有任何理论活动可言。费尔巴哈的观点割裂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关系。黑格尔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黑格尔的观点把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混为一谈,抹杀了两者的区别,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家的局限,深刻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真缔--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活动二:选择一个小组依次让学生说说下列哪些活动是实践活动呢?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③学习理论、研究学问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⑦小行星撞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