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
【学习难点、重点 】
1.积累重点词语"得、然、凡"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 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写法。
3.赏析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学习时数:3学时
预习课
一、了解人物及相关背景
1.了解的文体特征
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2.了解作者情况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被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