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1-2元素周期律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1-2元素周期律 教案第1页

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一 课 时 数:3课时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化 学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要点一、原子结构及表示

 1.原子的构成

  (注:碳12质量的1/12等于1.66×10-27 kg)

质量/kg 相对质量 电量 作用

子 原子核 质子 1.6726×10-27 1.007 +1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中子 1.6749×10-27 1.008 0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核素种类 核外电子 9.109×10-31 1/1836 -1 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化学性质     AZ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2.原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中性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④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3.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表示方法

  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如:

  

  (2)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

  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其差值均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例如:

   

要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所以它们通常运动的区域离原子核也远近不同,也就有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也就有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层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就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具体情况如下表:

电子层的代号 n 电子层的序号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的符号 K L M N O P Q 离原子核的距离 电子层的能量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得知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且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及外排布在能量稍高的电子层里。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每一电子层里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即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第三电子层最多容纳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说明:要弄清楚以上排布规律的原因,还需要学习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要点诠释:

  ①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②上述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③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④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一般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一般易得电子或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

3.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要点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

(1)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所决定的。

(2)具体表现

①原子半径:

同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减;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②化合价:

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从IVA族开始,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

③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2.1-18号元素的有关知识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0族除外)

项目 同周期(从左至右) 同主族(自上而下) 电子层数 相同 逐一增加 最外层

电子数 逐一增加(除第一

周期外均为1~7)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得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失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氧化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还原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形成气态氢化物难易程度 由难到易 由易到难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价,负价(-4)~(-1)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最低负价=-(8-族序数)

4.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 钠(Na) 镁(Mg) 实验步骤 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至盛有足量水(预先滴加2滴酚酞试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钠块浮在水面,并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响声,四处游动,最后消失,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镁与冷水并未见明显现象,当水沸腾时,镁与热水反应,产生气体,并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结论 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反应容易、剧烈。

(2)镁、铝与盐酸反应

实验内容 镁(Mg) 铝(Al) 实验步骤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一支试管中,再加入2 mL 1 mol/L的盐酸 取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一支试管中,再加入2 mL 1 mol/L的盐酸 实验现象 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结论 镁与盐酸反应比铝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更剧烈、更容易。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

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

  我们可利用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所以Na、Mg、Al的金属性强弱为:Na>Mg>Al。

(4)我们可利用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者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有关元素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 要点诠释:

① 按照核电荷数递增顺序,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②按照核电荷数递增顺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强弱为:Si<P<S<Cl。

③ 结论,在第三周期中:

要点四、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总体方法:"层多径大,序大径小"

要点诠释: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r(Na)>r(Mg)>r(Al)。即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减小。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r(Cl)。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增大。如r(F)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减小。如核外是18个电子的离子的半径大小是r(Ca2+)

  (5)对同一元素来讲,价态越高半径越小。如r(Fe3+)

  (6)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先找参照元素,使其建立起同周期、同主族的关系,然后进行比较。比较S与F的原子半径大小,先找O做参照,因为O与F同周期,r(F)

类型一:原子结构

例1、(2015 海淀会考模拟)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

  A.136    B.50    C.86    D.222

【思路点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标有质子数,左下角标有质量数。

【答案】B

【解析】22286Rn的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22-86=136,故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136-86=50。

【总结升华】中各数量间的关系与互求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目往往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但起点高,落点低,只要牢固掌握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细心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答案】CD

【变式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

  ①8-n ②n-8 ③10-n ④n-10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若该微粒为阳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n-10;若为阴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10-n。

类型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例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K层、L层、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电子数已经排满,即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所以B一定错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以是K+、Ca2+,也可以是S2-、Cl-;对选项D来说,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为2或8,符合的为O2-,所以D也有可能。

举一反三:

【变式1】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好是A原子L层的两倍,则A元素是( )

  A.O B.Si C.C D.Mg

【答案】C

【变式2】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它层电子数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奇数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答案】D

类型三: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例3、按原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

A、Be、N、F B、Mg、Si、C C、Na、Mg、Ca D、Cl、S、P

【答案】D

【解析】原子半径:A项,Be>N>F ;B项,Mg>Si,Si>C;C项,Na>Mg,Ca>Mg; D项,Cl<S<P。【总结升华】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

  A、Li B、F C、Na D、Cl

【答案】C

【变式2】微粒半径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P3-,S2-,Cl- B.Cl-,S2-,O2- C.Ca,Mg,Na D.K+、Cl-,S2-

【答案】A

【变式3】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  C.Z>Y>X   D. X>Z>Y

【答案】C

类型四:元素周期律

例4.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XO4、H2YO4、H3ZO4的酸性依次减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最大,Z最小 B.非金属性X最强,Z最弱

  C.气态氢化物中HX最不稳定 D.原子序数:Z>Y>X

【答案】B

【解析】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可知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X>Y>Z,由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X>H2Y>ZH3。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 海淀二模)已知16S和34S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Se>H2S>H2O B.原子半径:Se>S>Cl

  C.酸性:H2SeO4>H2SO4>HClO4 D.还原性:S2-> Se2- >Br-

【答案】B

【解析】同主族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2O>H2S>H2Se,A错误;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B正确,非金属性逐渐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酸性:HClO4>H2SO4> H2SeO4,C错误,还原性:Se2- >S2-,D错误。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答案】C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的,P的非金属性强于As的,因此CH4的稳定性大于SiH4,H3PO4的酸性强于H3AsO4,A、D选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O2-半径比F-的大,B选项错误;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选项正确。

【变式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A、B、C、D、E B.E、C、D、B、A

  C.B、A、D、C、E D.C、D、A、B、E

【答案】C

【解析】A、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B>A,故A、B为金属元素,处于同周期的左侧,且原子序数BD,故C、D为非金属元素,靠近右端,故原子序数D

【变式4】根据下列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M与Q在同一周期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由信息表中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判断出T为O,R为S,Q为Be,M为Al,L为Mg,Al和Be不在同一周期,Mg的金属性比Be强,Al2O3是两性氧化物,Mg2+、S2-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

类型一:原子结构

例1、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的化学性质与相同 B.的原子序数53

  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答案】C

【解析】与互为同位素,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中子数为131-53=78,则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点评】中各数量间的关系与互求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目往往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但起点高,落点低,只要牢固掌握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细心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答案】CD

【变式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

  ①8-n ②n-8 ③10-n ④n-10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若该微粒为阳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n-10,若为阴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10-n。

类型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例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K层、L层、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电子数已经排满,即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所以B一定错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以是K+、Ca2+,也可以是S2-、Cl-;对选项D来说,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为2或8,符合的为O2-,所以D也有可能。

举一反三:

【变式1】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好是A原子L层的两倍,则A元素是( )

A.O B.Si C.C D.Mg

【答案】C

【变式2】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K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只有H,其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项正确;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有Li、B、N、F,它们的族序数分别与其L层电子数相等,B项正确;L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有Be、C、O以及第二周期以后的所有元素,Be、C、O的族序数与其L层电子数相等,而第二周期以后的元素的族序数与其L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C项不正确;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有Na、Al、P、Cl,它们的族序数分别与其M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确。

   

类型三: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例3、按原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

A、Be、N、F B、Mg、Si、C C、Na、Mg、Ca D、Cl、S、P

【答案】D

【解析】原子半径:A项,Be>N>F ;B项,Mg>Si,Si>C;C项,Na>Mg,Ca>Mg; D项,Cl<S<P。

【总结升华】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举一反三:

【变式1】微粒半径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P3-,S2-,Cl- B.Cl-,S2-,O2- C.Ca,Mg,Na D.K+、Cl-,S2-

【答案】A

【变式2】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LiI   B.NaBr   C.KCl   D.CsF

【答案】A

【解析】第ⅦA族元素阴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I->Br->Cl->F-,第ⅠA族元素阳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s+>K+>Na+>Li+,故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

【变式3】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  C.Z>Y>X   D. X>Z>Y

【答案】C

类型四:元素周期律

例4. (2015 山东高考)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思路点拨】先判断所给图表中未知短周期元素的种类,再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答案】C

【解析】设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y,则y+y+10=3×(y+1),解得y=7,则Y为N元素、X为Si元素、Z为O元素、W为Cl元素。A:原子半径:Z

【总结升华】该题考查了短周期元素的推断及其性质的递变。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答案】C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的,P的非金属性强于As的,因此CH4的稳定性大于SiH4,H3PO4的酸性强于H3AsO4,A、D选项错误;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选项正确。

【变式2】(2015 海淀期中)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氯的原子半径最大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中的第IIA族

  C. 同主族自上而下,其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 镓(Ga)位于第4周期、IIIA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Ga(OH)3

【答案】D

【变式3】根据下列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M与Q在同一周期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由信息表中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判断出T为O,R为S,Q为Be,M为Al,L为Mg,Al和Be不在同一周期,Mg的金属性比Be强,Al2O3是两性氧化物,Mg2+、S2-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 上海高考)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 单质沸点的高低

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2.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其元素一定属于第ⅡA族元素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B.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

  D.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1/5的原子

3.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酸性:H3PO4>HNO3>HClO4 B.稳定性:H2O>HF>H2S

  C.原子半径:Na>Mg>O D.还原性:F->Cl->S2-

4.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增强

  B.HCl、PH3、H2S稳定性依次减弱

  C.NaOH、KOH、CsOH碱性依次减弱

  D.S2―、Cl―、K+、Ca2+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5.aXn-和bYm+两种简单离子,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

A、a - n = b + m B、a + m = b - n

C、氧化物为YOm D、氢化物为HnX或XHn

6.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C>D>B>A B.D>B>A>C C.A>D>C>B D.B>A>C>D

7.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7

8.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9.(2014 上海高考)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KOH>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lO4>H2SO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10.同一周期中,X、Y、Z三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的顺序不断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X>Y>Z

  B.原子半径X>Y>Z

  C.它们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按X、Y、Z顺序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11.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Na+<Mg2+<Al3+<O2-       B.Al3+>Na+>Cl->S2-

  C.Na<Mg<Al<S          D.Cs>Rb>K>Na

12.某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是第ⅣA族元素

  B.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4

  C.R能形成两种氧化物RO2和RO3

  D.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强酸性

13.(2015 北京高考)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14.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二、填空题

1.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作出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

  (2)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

  (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

2.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C―D+E↑,②B++C―-→2D。

  (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S、Cl同周期,可以用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等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不能用沸点熔点衡量。故选B。

2.D

【解析】若该元素位于第ⅡA族,则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He除外),A项中元素原子最外层可能为2或8;B项中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C项中元素可能是He,位于0族;D项中,元素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2。

3.C

【解析】A项,酸性应该是H3PO4<HNO3<HClO4,故不正确;B项,稳定性应该是:HF>H2O>H2S,故不正确;D项,还原性应是F-<Cl-<S2-,故不正确。

4.D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内的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A项错误;同一周期的气态氢化物HCl、H2S、PH3稳定性依次减弱,B项错误;同一主族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增强,C项错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S2―、Cl―、K+、Ca2+的半径依次减小,D项正确。

  提示:要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5.BD

6.A

【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是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

7.BC

【解析】A项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有H、Li、Na;B项中可以是He、Be、Mg;C项中只能是Be;D项中F无正价。综上所述可知,B、C正确。

8.B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关系的知识。由题中条件可判断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由此可知:原子序数a>b>d>c,A项错误;离子的还原性Y2->Z-,B项正确;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C项错误;原子半径X>W>Y>Z,D项错误。提示:要充分借助元素周期表中递变性来判断。

9.B

【解析】A.Na、K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金属性K>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

B.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不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选;

C.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选。

10.B

【解析】同周期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推知B项正确。

11.D

【解析】本题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B错误,D正确;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A、C都是错误的。提示:熟练运用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三看"规律。

12.C

【解析】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最高正价只能是6,最低负价为-2,则R是第ⅥA族的硫元素,A项错误;硫可以形成SO2和SO3,C项正确;H2S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项错误。

13.D

【解析】A.选项在元素周期表中S与P在同周期,S位于P的右边,非金属性强于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强于H3PO4。

  B.选项在元素周期表中Cl与Br位于同主族,Cl在Br的上方,非金属性Cl强于Br。

  C.选项在元素周期表中,Na与Mg位于同周期,Na在Mg的左边,所以金属性Na强于M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的碱性强于Mg(OH)2。

  D.选项考查碳酸盐与碳酸酸式盐热稳定性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故选D。

14.B

【解析】分析题设信息可知,X、Y、Z分别为Na、Cl、O三种元素,则同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HClO4的酸性最强;而氧族元素组成的氢化物中H2O的稳定性最高;离子半径Na+

二、填空题

1.(1)Ar (2)S2― (3)K+ (4)Cl―

 【解析】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有结构的微粒有Ar、S2―、Cl―、K+、Ca2+,

  然后逐一对比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提示:要善于总结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

2.(1)NH4++OH―NH3↑+H2O H3O++OH―==2H2O

  (2)Ne、CH4、HF(填两种即可)

  (3)Na+、Mg2+、Al3+(填两种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10e-微粒及性质。具有10e―的微粒有:Ne、HF、H2O、NH3、CH4、H3O+、NH4+、Na+、Mg2+、Al3+、F―、O2―、OH―、NH2―等,再联系题中条件可确定A+为NH4+,B+为H3O+,C―为OH-,D为H2O,E为NH3。

  提示:要善于总结具有相同电子数(10e―或18e―)的不同微粒。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酸性:H3PO4>HNO3>HClO4 B.稳定性:H2O>HF>H2S

  C.原子半径:Na>Mg>O D.还原性:F->Cl->S2-

2.(2014 丰台二模)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 > Y

  B.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

  D.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3.(2015 朝阳高三期末)下列推测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A.X2-和Y+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X<Y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还原性:Cl->Br-

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用途: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铷(37Rb)和锶(38Sr)分别位于第五周期IA和IIA族,碱性:RbOH >Sr(OH)2

4.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C>D>B>A B.D>B>A>C C.A>D>C>B D.B>A>C>D

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7

6.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7.(2015 重庆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8.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19 B.18 C.16 D.9

9.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能与碳酸钠反应

10.同一周期中,X、Y、Z三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的顺序不断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X>Y>Z

  B.原子半径X>Y>Z

  C.它们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按X、Y、Z顺序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11.某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是第ⅣA族元素

  B.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4

  C.R能形成两种氧化物RO2和RO3

  D.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强酸性

12.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B.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任何条件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14.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D.常温下,A、C的氧化物均为气态

15.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二、填空题

1.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C―D+E↑,②B++C―-→2D。

  (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B元素位于A元素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1/2。C元素的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元素原子相同。D元素与C元素属同一周期,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根据上述事实判断: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B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____________。

  (3)在C与D的单质中,与水反应较剧烈的是(写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2,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大4,1 mol A的单质跟足量盐酸反应可置换出11.2 L (标准状况)氢气,这时A变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C______。

  (2)分别写出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C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离子的氧化性比B离子的氧化性________(填"强"或"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溶液中,YO3n-和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YO3n-+3S2-+6H+===Y-+3S↓+3H2O

  (1) YO3n-中Y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

  (3)比较S2-和Y-的还原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

5.动手实践: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 、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填A~F)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A项,酸性应该是H3PO4<HNO3<HClO4,故不正确;B项,稳定性应该是:HF>H2O>H2S,故不正确;D项,还原性应是F-<Cl-<S2-,故不正确。

2.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错,应是原子半径Z <Y;据图分析,四种元素处于二、三周期,只有M为金属元素,则可推知M:Al,X:Si,Y:N,Z:O;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也越强;非金属性:X(Si)<Y(N)<Z(O),氢化物热稳定性:X(Si)<Z(O),B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H2SiO3)<Y(HNO3),C错误;D.M(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

3.B

4.A

【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是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

5.BC

【解析】A项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有H、Li、Na;B项中可以是He、Be、Mg;C项中只能是Be;D项中F无正价。综上所述可知,B、C正确。

6.B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关系的知识。由题中条件可判断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由此可知:原子序数a>b>d>c,A项错误;离子的还原性Y2->Z-,B项正确;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C项错误;原子半径X>W>Y>Z,D项错误。提示:要充分借助元素周期表中递变性来判断。

7.B

【解析】A.非金属性Br>I,则HBr比HI的热稳定性强,故A错误;B.非金属性P>Si,则H3PO4比H2SiO3的酸,故B正确;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Mg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D.SO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Ba(NO3)2氧化成硫酸钡,则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只得到BaSO4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B。

8.A

【解析】方法一(联想):根据以往知识,符合X2Y、X2Y2形式的分子式有Na2O、Na2O2和H2O、H2O2两组,但第二组不符合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的条件,而第一组不仅符合,而且选项中有。

  方法二(推理):由X2Y化学式看。

  (1)X的化合价如为+1价,则Y为-2价。

  (2)X的化合价如为+2价,则Y为-4价(不成立)。故只有第一种情况可行。由化合价分析1~18号元素之间具有题设条件的元素X只可能为Na、Y为O。故选A项。

9.CD

【解析】已知A、B均为短周期元素,B的L层电子数为(a+b),则a+b=8,根据A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为b,且b小于8,只能为2;由此推得a=6,b=2,a-b=4,A元素为氧,B元素为硅,它们形成的化合物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在高温下能与碳酸钠反应。

10.B

【解析】同周期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推知B项正确。

11.C

【解析】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最高正价只能是6,最低负价为-2,则R是第ⅥA族的硫元素,A项错误;硫可以形成SO2和SO3,C项正确;H2S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项错误。

12.C

【解析】X原子半径比Y的大,说明X在Y的左边,原子序数X比Y小,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比Y的弱,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X的气态氢化物不如Y的稳定。

13.A

【解析】D项中主族元素形成的单原子离子可能是阳离子,也可能是阴离子。若为阳离子,其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相同;若为阴离子,则不同。

14.B

【解析】根据A、B、C原子序数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A为C、B为Mg、C为Si,根据相关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可知B项正确。

15.B

【解析】分析题设信息可知,X、Y、Z分别为Na、Cl、O三种元素,则同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HClO4的酸性最强;而氧族元素组成的氢化物中H2O的稳定性最高;离子半径Na+

二、填空题

1.(1)NH4++OH―NH3↑+H2O H3O++OH―==2H2O

 (2)Ne、CH4、HF(填两种即可)

  (3)Na+、Mg2+、Al3+(填两种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10e-微粒及性质。具有10e―的微粒有:Ne、HF、H2O、NH3、CH4、H3O+、NH4+、Na+、Mg2+、Al3+、F―、O2―、OH―、NH2―等,再联系题中条件可确定A+为NH4+,B+为H3O+,C―为OH-,D为H2O,E为NH3。

  提示:要善于总结具有相同电子数(10e―或18e―)的不同微粒。

2. (1)Ne Si Mg Na

  (2)三 ⅣA SiO2 弱酸

  (3)钠 2Na+2H2O==2Na++2OH-+H2↑

3.(1)钠 铝 氯 (2)OH-+H+===H2O

  Al(OH)3+3H+===Al3++3H2O

  (3)弱 A原子比B原子易失电子,A离子比B离子稳定,难得电子

4.(1)+5 (2)7 (3)S2- Y-

【解析】由离子方程式:YO3n-+3S2-+6H+===Y-+3S↓+3H2O,离子方程式遵守电荷守恒:可知n=1,故YO3-中Y的化合价为+5,由还原产物Y-可知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故可确定S2-与Y-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5.(1)同周期 (2)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滤纸

  (3)B F A C D E

  ①Mg+2H2OMg(OH)2+H2↑

  ②Cl2+Na2S===S↓+2NaCl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