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第1页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语文)

课 题: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

标 1.知识目标 反复吟诵,整体感知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2.能力目标 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重点:熟读成诵,体会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韵律美。 难点:苏词的艺术表现技巧和豪放的风格。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检查背诵《定风波》,简单提示或总结诵读技巧。 3.交流展示诵读(定风波》的感受和疑问。

二.设疑自探: 1.学生展示分组诵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2.老师指导学生整合问题,明确本节课的的教学目标。 3.学生独立探究,能形成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

老师预设问题: ①作者为何加一小序?你从小序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②小序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词的上阕中,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④词的下阕结句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它包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⑤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⑥怍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人生观的?总结表现手法。

⑦本诗对你有何启迪? 三、合探解疑:

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并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

①小序交代了本词写作的时间、背景、原因、人物、事件、经过以及与众不同的感受。可以读出:

A.写作时间-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政治生活处于人生最低谷。

B.作者到沙湖的原因-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为何如此?

C.人物-作者与同行众人,什么人?

D.事件-途中遇雨,在一般人看来很不顺利,作者如何看?

B.经过-"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为何感觉与众不同?

F.写作目的-"己而遂晴,故作此",为何写?

②小序的作用:交代了写作的时间、背景、经过和缘由,刻画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物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启示人们:面对人生突然的变故,不管是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还是社会生活的变故坎坷,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和超脱是一种最美的人生姿态。

③"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④⑤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和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险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浪打,还是阳光普照;-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⑥写作技巧:以小见大,由生活小事阐发人生哲理。

双关,"风雨"的双重含义。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⑦人生启迪:

A.面对失意挫折的人生,是做一个满腹怨气、满腔仇恨、满眼泪花的怨妇、怨夫,还是做一个命运的强者?

B.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你总是能看到什么?是发现人生的美好、生活的乐趣,还是总是看到人生的丑恶和黑暗?

C.面对人生,你是否能保持自己的信心、梦想、快乐、善良,并能坚持你人生的方向?(心中有东坡,世上无挫折)

D.面对同一件事,你能否至少从三个角度看待它,从而读出比较客观理智甚至是智慧的认识?

E.面对困难和挫折,你能否正确的认识并能找出至少三个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

F.面对大自然和人生,你是否有经常思考的习惯并能有所顿悟?是否有用文字及时表达出来的习惯?

四.质疑再探;

在前两个阶段基本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引导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

老师预设问题:

①词中多次写到了雨,进行总结并进行联想类似的表达:

大雨,"穿林打叶"之雨-眼前自然界中的雨:

"一蓑烟雨"-社会人生中的风雨;

"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的清澈、纯净、恬淡。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抓住"斜阳""迎")。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往事,人生顺逆

心中己无分别(抓住"萧瑟处""风雨""晴")

②如果把本词中苏轼的思想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选择哪个字?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竣?" --本来无物,哪有晴雨的分别?(佛家的达观)

刚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风波之地的"我"只是一场梦幻,

"吾丧我!"-忘记过去的"我"才能寻回真我。(道家的超脱)

拓展运用: 1、请学生针对本词编两道习题。 2.学生同桌互相交换所编习题,口头回答并互相评价。 3.老师每组抽取几份习题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评价题目的价值。 4.老师挑选较好的一两道学生试题或者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两道习题,让同学共同探究回答,并形成书面文字。 老师预设题目: ①语言训练题:苏东坡最重要的代表作都写在被贬黄州处于人生最低谷时期,请你就此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认识。 ②诗歌鉴赏题:试比较《赤壁赋》和本书苏轼的两首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何异同。 ③苏轼和柳永分别是宋代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的代表大家,试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在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深入认识其所代表的词风。 补充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