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三下《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人教新三下《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第1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赵春霞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路线搭配""项目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26-27。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实践和综合运用"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教材安排了"配菜"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荤菜与素菜"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编排"荤菜和素菜的搭配"的主题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我们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衣服"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