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备课组名称: 高三 年级 地理 备课组 教学课题: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分析: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石山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此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 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
2. 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区 教学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方法: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学法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步骤): 导入新课:
入情激趣--交流、分享--归纳、总结--探究--学习延伸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种植业。
师:很好。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 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知识梳理】(总结归纳)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①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 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