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3.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5.美国"硅谷"的特点和崛起原因。
6.初步懂得新兴工业区内部的网络关系。
7.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发展中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1.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3.硅谷高科技工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1.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内部的网络关系。
3.高科技工业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具准备
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教学]
传统工业区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