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5、采用比较、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
复习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并举出常见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氨和氯化氢易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呢?
[指导阅读]
课本P52,让学生说出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物质相互溶解有那些规律?
[学生得出结论]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物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
2、若存在氢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3、若溶质遇水能反应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巩固练习]
完成思考与交流
[指导阅读]
课本P53~54,了解什么叫手性异构体,什么叫手性分子,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设问]
如何判断一个分子是手性分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