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过秦论 教案4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过秦论 教案4第1页

过秦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疏通字词、理解文义之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

师: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首先看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生:作者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教师先分析阐述了"攻守之势异也"的含义,然后指出:

师:两千多年来,人们一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讨论十分热烈。在五分钟的讨论中,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王朝和著名帝王,例举多的有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清康熙、乾隆等,但每提一个帝王,都遭到另一部分同学的诘责,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最终也没能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末了,教师作了这样的小结:

师:封建统治是专制统治,专制统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巩固他自己和家族的特权,因此,对于一切可能妨碍帝王特权的言论和行为,即使是父子兄弟,也必然会遭到严酷的镇压和无情地杀戮。所以,封建帝王的残暴,乃是专制体制的必然产物。

师:读课文,找出作者对六国旧贵族(以四君子为代表)的评价:

生甲:战国四君子是"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生乙:战国四君子是讲"仁义"的。

师:按照作者的观点,秦王朝不施"仁义"而亡国,反之,实施"仁义"就不亡国,但是,为什么"四君子"施仁义而却亡国了呢?

学生们对此感到困惑。笔者把握这个"困惑",进行适当地引导,经过思考,学生认为:

生甲:秦国"仁义不施"而亡了国,六国实施"仁义"也亡了国,说明国家存亡,与"仁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乙:那么秦国的灭亡并不是"仁义不施"的结果。

师:那么我们进一步来探究秦亡的原因。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列举出秦王朝的"暴政"来:

这个话题十分引人,同学们纷纷举手,甲说"废先王之道";乙说"焚百家之言";丙说: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还有的同学补充了课外资料,主要有:修筑万里长城;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