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生产力低下
平均分配
2、商周时期:井田制
性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产生:井田制开始商,盛行于西周
2)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彻底崩溃。
井田制的瓦解:"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西周周王室衰微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过程: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私有制开始
产生税制改革--井田制加速瓦解
国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确立
影响:政治--分封制崩溃
经济--土地私有制确立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商鞅-土地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依军功行田宅"。
税制改革: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关于井田制的性质及经营方式,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认为井田制是一种村社土地制度,井田上的生产者主要是村社成员或自由民。②认为西周是奴隶社会,周王封赐给各级奴隶主的井田,统称"公田"。奴隶主将分到的井田分配给自己的奴隶集体耕种。此外,奴隶主还鼓励奴隶开垦井田之外的荒地,称"私田"。土地的耕种者奴隶是没有土地的。
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1、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概况:战国--出现、两汉--发展、两宋--迅猛发展、明清--普遍
原因:土地的稳定性--动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
自耕农的不稳定性--来源
危害:①对农民而言:丧失土地,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
②对地主而言: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中央集权。
③对国家而言: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统治不稳定。
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