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高考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高考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域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西汉所说的山西、山东与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东是汉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山西在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龙门碣石以北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它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期对峙交流,汇合成互补、互利的统一整体。

  2、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古代人口流动的原因

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古人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二日官,三日军,四日钱,五曰愚。"天指天灾,官指政府的徭役,军指供给军队的物资,钱指高利贷,愚指的是经营不善。

  2、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

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