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材内容及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是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设疑导学>
学生观看:
1, 影像《民工潮》片断
2,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3,课件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并提出:
1, 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2, 什么是城市化?
3,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溧阳城市用地变化,诸如"溧阳新汽车总站地区以前是什么样子"等
(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