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史实。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基本主张。掌握19世纪中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学会阅读教材、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比较方法:通过提供两组图片资料(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知识分子在干什么、从鸦片战争前的士大夫到林则徐、魏源再到康梁等)的比较,理解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和中国进步人士探求救国道路的历程。
2. 阅读教材、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3. 讨论:学生通过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状况的了解讨论康有为变法思想为何打着孔子旗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先进的中国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
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回顾必修一、二,17、18世纪的西方各国在政治和经济状况如何?
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两种代议制形式。必修二:"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的人们热衷于对外扩张,到东方去"淘金",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再回忆17、18世纪的中国,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到顶点;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重农抑商、对外闭关自守政策。
让学生构建起这一时期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理解"睁眼"看世界的背景。 17-19世纪上半期中国和世界知识分子有哪些贡献?
中国:
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东方医药巨典";
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
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缙:《永乐大典》,辑录古籍
纪昀:《四库全书》,收录典籍
西方:
牛顿力学体系建立;
电磁学建立;
道尔顿建立科学的原子论;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中西方科技成就有何不同?(提供一段材料作提示)
1773-1782年,中国花了十年时间,编撰了《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上的又一座万里长城,而与此同时西方在物质科学、精神领域方面飞速前行。我们在收集古代文献,他们在探索现代未知;我们在注释,他们在设计;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造......
--余秋雨《历史的脸谱》
但中国的统治者仍然夜郎自大,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结论:中国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
当工业革命的大潮让西方人对地大物博的中国极感兴趣,但闭关自守的政策使西方国家无法实现其获得原料和市场的愿望,于是鸦片输入到了中国,它使中国人意志消沉,战斗力削弱,且白银大量外流,于是禁烟便成为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作为禁烟钦差大臣的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阅读教材,收集你认为能说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史实。
学会论从史出;
学会阅读教材(教材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