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的教学属于现象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波的干涉的条件以及现象,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光的干涉的现象,并从现象去分析本质。 本节从回顾波的特有现象干涉入手,让学生猜想光是不是波,并设计实验来说明。介绍光的干涉现象,利用双缝干涉现象,介绍光的干涉的特征,然后将光的干涉与机械波的干涉进行类比,介绍光产生干涉的条件和光产生干涉明条纹与暗条纹的公式,并将此公式应用于双缝干涉,得出双缝干涉现象中相邻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公式。
二、前期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选修3-4》中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涉及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以及光干涉现象中条纹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教材中首先通过介绍杨氏干涉实验,分析实验装置的特点,明确光的干涉需满足的条件:相干光源。然后通过观察光干涉的实验现象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根据波的加强减弱现象,明暗相间条纹的原因是由于光叠加的结果。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前几章中已经学习了波的干涉、衍射等有关内容。对于光到底是不是波这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知识作为铺垫从而进行设想,若光是波,波具有干涉和衍射两大特征,则光也应该具备这两个特征,引出用干涉实验去验证。对于光的干涉明暗相间条纹的解释,在波的干涉中学生已经了解波的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的形成原因,这为解释光干涉现象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 光的干涉条件;
2. 形成明暗条纹现象的原因分析;
3. 明暗条纹间距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明暗条纹间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杨氏双缝干涉;
2. 理解相干光源和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
3. 了解双缝干涉条纹的特点;
4. 了解明暗条纹的成因以及明暗条纹的条件;
5. 知道明暗条纹直接的间距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波的干涉知识点的回顾对光的本质进行猜想,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通过学生活动--自制双缝,加深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炼、总结知识的过程,提高问题分析、总结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教具(刀片、激光笔、交卷若干,自制3D全息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