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对违法说"不"》教学设计
第2课时--警惕不良行为
课题 第十一课第2课时-警惕不良行为 单元 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律意识,避免违法犯罪。 能力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矫正个人不良行为。 知识目标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类别及诱因;不良行为的危害;如何矫治个人不良行为。 重点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矫正个人不良行为。 难点 如何矫治个人不良行为。 学法 主体参与式学习 教法 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又见校园欺凌!13岁初中女生遭多人围殴
殴打女生的学生们的行为已构成了违法,在学校生活中,由于学生对法律的无知,导致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思考交流:
我们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违法犯罪? 观看视频
讨论交流
通过存在的校园欺凌现象,加强法治警示教育。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案例展示(PPT):
(案例一)
讨论交流:
案例中的主人公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好奇、模仿)
(案例二)
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报复)
(案例三)
讨论交流: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频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众 )
小结:
1、未成年人犯罪常见行为类别
• 冲动性犯罪
• 模仿性犯罪
• 从众性犯罪
诱因分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
• 内部因素
• 好奇心、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盲目心理
• 自身法治意识淡薄、自控能力不强
• 外部因素
• 家庭环境及教育失当
• 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 学校教育方法失当
案例呈现(PPT图片):从抽烟到犯罪
案例分析:抽烟→吸毒→抢劫→监狱,整个过程就这样悄悄地发展。不良诱惑有时就像 "吸血蝙蝠"一样,悄悄地接近你,慢慢地腐蚀你。
小结:未成年人犯罪,很多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指导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探究与分享(PPT展示情境)
讨论交流:上述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自我反思:
检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是否有不良行为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良行为?
讨论交流:
你知道这些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危害性?
提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累积而成的。
播放视频--聚焦大学生"掏鸟窝"案:非法捕鸟 大学生获刑十年半
案例分析:两位大学生为了16只鸟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因为日常不良行为的存在,法治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小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
学生分组辩论: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案例再现(PPT呈现)
案例分析(PPT呈现)
小结: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名言赏析(PPT呈现)
剖析不良行为,避免或矫治不良行为。(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3、面对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和矫治?
小结:
*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 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思考讨论交流: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提示:
• 提高自我认识,清楚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动切断诱因。
• 乐交诤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陶冶高雅情趣。
• 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坚强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播放视频--防微杜渐。
阅读分析案例,评论交流
思考讨论
讨论交流
情境阅读,讨论分析
自我反思
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分析案例
学生总结
分组辩论
名言赏析
讨论交流
案例阅读
观看视频
身边案例说法,通过简单案例分析,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树立学生法治观念。
找到诱因,避免违法犯罪。
提高警惕,减小避免违法行为。
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反思个人行为,警醒个人为
了解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累积而成的,提高自律意识,避免违法犯罪。
通过分组辩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学会矫正个人不良行为的办法,避免违法犯罪。
树立正确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法治预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