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习目标 精准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认识洋务企业的创办及作用。
3.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和表现。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稳固的基础。这种经济结构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其特点是耕织结合。
2.鸦片战争后的变化
(1)原因:外国商品经济的冲击。
(2)表现
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
【特别提示】
鸦片战争后,洋纱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概况
(1)1861年,曾国藩(1811~1872)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