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案)第1页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修订:

课前案--问题引导·激疑自探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主干 问题探究   一、废井田,开阡陌

  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________出现。

  2.井田制的内容

  (1)土地名义上为________,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________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________,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土地________(实际上是周王土地私有)。

  4.瓦解过程

  (1)开始瓦解:________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表现:春秋时期诸侯国的________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代表性的改革有____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________"。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________合法化。

  (2)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________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时间:________时期,贵族占有土地所有权的________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

  (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________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3)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________。

  3.均田制

  (1)时间:公元485年,________。

  (2)原因:________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目的: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______经济。

  (4)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________。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________,并服徭役和兵役。

  (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________"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到明清时期,________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通。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的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________关系。

  2.发展历程

  (1)产生:早在________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________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____________相对削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1.商周井田制有何特点?与当时的分封制是什么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为什么走向瓦解?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形式有哪些?哪些原因使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带来什么影响?封建政府的很多限田措施能否杜绝土地兼并?

  

  

  

  

  

  

  

  

  

  

  

  

  

  4.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主要有哪些?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5.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课中案--合作探究·突破重难

重难突破 针对训练   一、井田制的特点、内容及其瓦解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值(按:即使自己在公诉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3)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封建时代的土地兼并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胶滨语录》

  材料三 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王文成公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解决?原因何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均田制

材料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魏书·食货志》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能否达到其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8•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5.(2014·海南单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