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教案
第一课时
一、标杆落点:1、了解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文章并根据注释疏通文字,梳理、归纳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现象。
二 教学过程预设
㈠、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得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多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
㈡ 简介《诗经》(参照资料处理)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㈢ 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㈣ 指导诵读
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
㈤ 积累词汇(学生梳理归纳)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第二课时
一、标杆落点:1、理清文章大意,探讨人物形象。
二、教学过程预设
(一)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 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