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专题课(一) 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思维模型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专题课(一) 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思维模型 学案第1页

专题课(一) 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思维模型

  一、化学平衡图像类型

  1.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解题原则:分清正反应、逆反应及二者的相对大小,分清"突变"和"渐变";正确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熟记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Ⅰ.v′(正)突变,v′(逆)渐变,且v′(正)>v′逆,说明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v′(正)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Ⅱ.v′(正)、v′(逆)都是突然减小的,且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Ⅲ.v′(正)、v′(逆)都是突然增大的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压缩体积(即增大压强)所致。

  2.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Ⅰ        Ⅱ        Ⅲ

  解题原则--"先拐先平数值大"。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p2>p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a使用了催化剂)。

  Ⅰ.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Ⅱ.表示p2>p1,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